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秦聪聪报道,6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,今年的主题为“银龄健康,从心启航”。在此期间,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于6月24日召开了“鲁医健康说”新闻发布会,邀请了相关专家重点介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,以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。
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江文静指出,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,既与生理老化有关,也受到心理状态、疾病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。归纳起来,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:
一、脑部变化与生理老化
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会逐渐衰退,褪黑素的分泌减少,从而影响到睡眠的结构和昼夜节律。
二、社交减少与情绪变化
退休后,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减少,导致孤独感增加,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也可能诱发睡眠障碍。
三、慢性疾病的困扰
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,这些疾病会引发疼痛、瘙痒等不适症状,严重干扰睡眠。
四、药物影响
部分药物如激素类药物会刺激大脑,导致入睡困难,而利尿剂也可能因加重夜尿而影响睡眠质量。
五、环境敏感与行为模式
老年人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增强,加上如白天小睡、午睡时间过长、缺乏运动等行为模式的变化,也会加重睡眠障碍。
针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应对措施
首先,识别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至关重要,例如有效控制慢性疾病、调整药物,以及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等。此外,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,以失眠为例,首选是非药物治疗中的睡眠认知行为治疗:
1. 改善睡眠认知
重视睡眠健康,但不要过度关注睡眠时间,以免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;同时,白天的不适症状也并非全由睡眠障碍引起。
2. 优化睡眠环境
保持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线,以及选择合适的床垫,为睡眠创造良好的条件。
3. 调整生活习惯
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和起床,调节生物钟,减少白天的打盹,增加合理的户外活动。
4. 调整饮食
限制刺激性食物的摄入,如咖啡和浓茶,戒烟限酒,建议老年人睡前减少饮水量,以减少夜间如厕次数。
5. 适当放松身心
避免在睡前观看过于兴奋的影视作品或使用手机,建议听一些舒缓的音乐。
6. 行为疗法
采用睡眠限制疗法和刺激控制疗法,通过改善睡眠环境和习惯来提高睡眠效率,例如只在困倦时上床,卧室仅用于睡眠等。
如果非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,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考虑谨慎使用药物,优先选择半衰期短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。针对伴随抑郁和焦虑情绪的老年人,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,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。无论如何,关注老年人的健康,Stake都将竭尽所能为您提供支持与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