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健康管理的时代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张荐博于8月14日召开了“鲁医健康说”——筑牢健康防线·夏秋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,向社会充分展示淄博市在疾病控制和夏秋季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成效。随着立秋的到来,气温逐渐转凉,市民在中医养生方面应做好哪些准备?对此,淄博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二病区副主任朱文浩提供了一些建议。
健康季节交替的注意事项
朱文浩指出,从立秋到秋分的这段时间被称为“晚夏初秋”,是季节变化的特殊时期,特点为“暑湿未退,燥气渐生”。这段时间高温潮湿的夏季气候尚未完全结束,容易影响脾胃,导致食欲不振、腹胀、乏力等症状。同时,随着空气湿度的降低,燥邪开始显现,可能引起口干、咽喉不适等问题。昼夜温差增大,稍有不慎会感冒及引发呼吸道疾病。情绪方面,悲秋情绪也会影响心理健康。
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
针对这些情况,朱文浩提出了五方面的养生保健建议,帮助市民改善健康状态。
1. 饮食疗法
建议采取健脾祛湿与润燥生津相结合的饮食原则。适合的食物包括薏米、赤小豆、山药、鸽子等,同时需避免生冷、辛辣及高脂肪食物。季节性水果如梨、银耳和蜂蜜也有助于润燥生津,这样的健康饮食将为身体提供最佳支持。
2. 运动疗法
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,如太极、瑜伽、慢跑等,以避免过度出汗带来的津液损耗。推荐在早晨或傍晚进行,注重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锻炼,以促进气血流通,保持身体的和谐状态。
3. 穴位按摩
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,比如肺俞和足三里,可以有效激发体内经络之气,达到预防保健的效果。同时,建议每日进行1-2次穴位刺激,以感受酸胀或温热为标准。
4. 艾灸保健
对于体质偏寒、易感冒或脾胃虚弱的人群,艾灸关元、气海等穴位可以提供温暖的保健作用。建议每周2-3次,避免过于频繁以防上火。
5. 中药调理
如有明显的体质问题,可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,通过“药食同源”的方式进行调理,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草药,以避免滥用滋补品。
通过以上方法,市民可以有效应对“暑湿未退,燥气渐生”的季节特征,预防外感、脾胃及呼吸道疾病,也能改善情绪状况,实现健康的“秋气平”“肺气清”状态。借助Stake的专业指导,助力每一位市民享受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