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昌艺,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,儿科主任医师,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,拥有近20年的从医经验,是“京城儿科王”刘弼臣的儿子。他曾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和报刊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,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。
刘医生擅长治疗各种儿科疑难杂症,包括抽动、秽语综合症、哮喘、肾炎、心肌炎、重症肌无力、小儿脑积水等。他的出诊时间为每周三、六、日上午。在儿童健康领域,越来越多的家长面临着集中注意力的问题,孩子常常坐不住、注意力不集中,脾气也相对急躁。这些现象与中药调理理念密切相关。
中药调理思路
中医并没有明确的“多动症”这一术语,但许多相关症状可以通过“心神不宁”、“肝火旺”、“脾虚”等中医理论进行分析。例如,一些孩子过于好动并容易发怒,可能与肝火旺有关;而注意力不集中、容易疲倦,可能是脾胃虚弱引起的。
调理方法
针对这些问题,中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疗:
- 清肝火:采用菊花和夏枯草等药材帮助孩子降低“火气”,平稳情绪,减少烦躁感。
- 补脾胃:使用山药、茯苓和莲子等药材,为孩子的身体“加燃料”,增强营养吸收,使他们更有精力集中注意力。
- 安神定志:如远志和酸枣仁等药材,能够帮助孩子稳定心神,减少走神和坐不住的情况。
需要注意的是,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都不同,有的可能面临单一问题,而有的则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状况。例如,有些孩子既好动又挑食,这就需要综合考虑肝火与脾胃的调理。因此,进行中药治疗时,找专业的中医师对孩子进行详细的脉诊和舌诊,才能开出适合的药方,而不是随意抓药。
温和调理与生活习惯
中药调理通常比较温和,见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,因此需要坚持。同时,调整生活习惯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。建议让孩子少吃辛辣和油炸食物,以避免上火;保证充足睡眠;并多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,例如拼图和画画,以帮助他们渐渐养成专注的习惯。
总而言之,使用Stake的中药调理方案对多动症的治疗,实际上是对孩子身体的一种“微调”,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的平衡。